广东珠江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珠江投管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建设五大基地 内蒙古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发布时间:2017-07-22 浏览:

      2013年,内蒙古立足资源优势,着眼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适时提出以建设“五大基地”为抓手,大力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回看“十二五”,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五大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展望“十三五”,内蒙古紧抓“五大基地”产业定位与供给侧需求导向高度契合的新机遇,全力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背景】

  2013年3月19日,注定要在内蒙古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天,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

  “8337”发展思路中,对“五大基地”做出明确阐述——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建设“五大基地”,是发挥内蒙古优势,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内蒙古资源富集、区位独特,能源资源、农畜产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已有良好基础。

  建设“五大基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内蒙古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转型。而建设“五大基地”,既发挥了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又有利于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五大基地”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途径。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新型产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旅游业的发展均融入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体现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建设“五大基地”,不仅可以推动主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还可直接带动就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不可否认,建设“五大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更需要一些改革创新的办法。

  2013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工作举措。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和扩权强县,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推动跨区域的资源配置;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多边交易;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破解资金瓶颈问题……

  一系列“组合拳”,助力“五大基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区建设“五大基地”迎来绝好机遇。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低端产品的需求正在萎缩,而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新型化工、高端装备、文化旅游等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这些供给侧的需求导向,与我区“五大基地”建设的产业定位高度契合。

  2015年12月29日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指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五大基地”建设为主攻方向,研究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全力推进我区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成就】

  乘风展翅逐日新,快马扬鞭自奋蹄。全区上下“五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积蓄了巨大的发展动能。回看“十二五”,总体而言,“五大基地”建设开局良好并取得重要进展,清洁能源、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领域等一批批高水平产业项目已相继落地开工、加快建设,我区产业发展层次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是三次产业结构由9.4∶54.5∶36.1演进为9∶51∶40,初步形成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

  电力装机居全国首位

  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我区发展势头强劲。

  “十二五”时期,我区电力装机由6458万千瓦增加到1亿千瓦,风电装机由968万千瓦增加到2316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开工建设锡盟至山东等4条特高压外送电通道,蒙西电网变电容量突破1亿千伏安。

  自治区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区天然气产量290亿立方米,增长3.2%。发电量达到3928.8亿千瓦小时,增长1.8%,其中,风力发电量407.9亿千瓦小时,增长4.6%。新型煤化工项目国内外领先

  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我区有着坚实的基础。我区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15年,形成142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17.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生产能力。我区是新型煤化工试验示范生产基地,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如神华集团108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套煤直接液化的工业化装置;通辽金煤化工建设了世界首套20万吨煤制乙二醇生产线等等。

  电解铝加工转化率达70%

  我区不遗余力推进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

  尤其是2015年,我区电解铝加工转化率达到70%。建设移动、电信、联通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70万台服务器的装机能力,百度、腾讯、京东等知名企业入驻。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我区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由31.7%上升到49%。稀土新材料、云计算等产业规模走在了全国前列。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至58%

  梳理一系列成就,我们惊喜地发现,“十二五”时期,我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51%提高到58%。农牧业提质增效,为把我区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区粮食产量由431.6亿斤增加到565.4亿斤,牲畜存栏由1.08亿头只增加到1.36亿头只,牛奶、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近3年来,旅游基地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基地”之一被强力推进,旅游业收入节节攀高。

  据自治区旅游局提供数据显示,尤其是2015年,我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57.1亿元,同比增长25.03%。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自驾车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不断开发,逐步引导旅游业态向多元化发展。

  

【展望】

  告别一个5年,迎来又一个5年。

  当前,“五大基地”的“十三五”建设蓝图已经绘就。今后5年,我区将会有哪些新举措?要实现哪些新目标?

  煤炭转化率超过50%

  “十三五”,我区坚持“节约、清洁、高效、安全”的战略方针,大力推进煤炭清洁转化、高效利用,实现煤炭转化率超过50%。

  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有序推进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3大煤电基地大型坑口燃煤电站群建设。到2020年全区火电装机达到1.4亿千瓦,新建机组严格执行先进的能效、水耗、排放标准,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提高到50%。

  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进一步提升全区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加强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

  到2020年,全区外送电能力超过7000万千瓦,一次能源供应能力占全国的20%左右,能源外送量占全国的40%左右。

  现代煤化工

  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亿吨左右

  “十三五”,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产业园区化、装置大型化、产品多元化、生产柔性化原则,我区将以鄂尔多斯、呼伦贝尔、赤峰等水煤组合条件较好地区为重点,加快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升级示范项目建设。

  推动聚氯乙烯、焦化、电石等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到2020年,现代煤化工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亿吨左右,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提高有色金属延伸加工比重和水平

  突出发展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业,推进铜、铅、锌等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和煤电铝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产业化,提高有色金属延伸加工比重和水平,到2020年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1400万吨左右,延伸加工率提高到7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特种钢和优质钢比重,大力发展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高速重轨、压力容器、铌铁合金产品制造,建设包头稀土钢基地。

  农畜产品加工

  转化率达到65%以上

  立足发展基础,依托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大力振兴羊绒产业,保持乳业领先地位,适度扩张肉类和优质粮油加工产业,积极培育果蔬、饲草料及沙生、林下产品加工产业。

  加快绿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培育和引进产业领军企业,打造优势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安全化、高端化。

  到2020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300亿元

  充分发挥内蒙古独特的景观和文化特色,促进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以“全域旅游、品牌引领、区域联动、共享融合”为原则,规划形成以内蒙古东西大通道为基础的一条旅游大通廊,构建呼伦贝尔—兴安旅游度假区、锡林郭勒—赤峰—通辽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呼包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旅游度假区和乌海—阿拉善沙漠旅游度假区四个旅游大区,在毗邻京津冀盟市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到2020年,全区创建10个左右国家5A级景区或国家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300亿元。


扫一扫,关注我们

020-22383366